想必这几日,
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一只史上最贵“平底锅”刷爆!
这件南宋宫廷旧藏的西周重器,国宝兮甲盘在西泠拍卖以1.85亿元人民币落槌,加佣金成交价2.1275亿元,刷新了中国古董艺术品拍卖纪录,也彻底引爆了整个收藏圈!
关于兮甲盘的收藏价值和意义,相信大家这几日早已了然于心,在此无须过多赘述。只是这件兮甲盘的背后有颇多趣事,值得我们玩味。
例如,根据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著《困学斋杂录》记载:“周伯吉父盘铭一百三十字,行台李顺甫鬻于市。家人折其足,用为饼炉。”简单翻译就是这件传世重宝,早在元代初年就被行台李顺甫的家人将盘圈足打掉,用作烙饼的煎锅了!
一件传世国宝早在元代便已经被当做厨具,险些难见天日,更不用说在而后的流传中,不知被多少人视作庸物,惨遭冷落。那么现在,现在让我们仔细回忆,从最初接触收藏到现在,我们是否忘掉了初心,又有多少次在面对心爱之物时犹豫踌躇,除了兮甲盘,还错过了多少本应属于你的藏品?
收藏之初:玩物本无价 人心有高低
收藏圈里有一句话很是经典:“玩物本无价,人心有高低,一物有一主,好者千金以为乐,庸者一石心蹉跎。”
犹记得几年前,宛如雨后春笋一般,藏传饰物开始成为潮流,大家纷纷在腰间腕上佩戴着佛珠、八卦牌,手里盘着菩提、金刚。
很多人在盘玩之余开始接触、探索着藏传艺术。给普通的素珠开始加配饰,从金刚菩提到小叶紫檀,再到蜜蜡、南红、松石……也会有俗人浅见:花了真金白银,买来一些珠串,简直令人费解!
但他们可能永远不会明白: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不知疲倦地悉心呵护。
为了一个合适的配饰,跑遍整个古玩城。
日以继夜地盘玩,与藏友交流讨论,哈哈大笑,唤一声“同道中人”。
当心爱之物经过盘捻摩挲,经过时间洗礼,化出莹润包浆之时,那份快乐,简单,却深刻。这,不是玩物丧志。
盛世收藏: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
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,家世显赫,却对漆器、匏器、竹刻、铜炉、金石牙角雕刻等颇感兴趣,常斥重金收藏,时人不解,称其为纨绔子弟,玩物丧志,然而今天,王先生的这些“玩物”绝对价值连城。
上世纪80年代,当周围的人努力在攒钱买电视机、录像机的时候,马未都却仍在为那些古老的玩意儿“执迷不悟”,很多人认为他一定是疯了。但他当年10块钱买的清三代瓷盘,如今便已翻了数百倍,令人咋舌!
乱世黄金,盛世收藏。此言非虚。
盛世时期,经济繁荣而且秩序良好,古董这种东西,必然不断增值,且不容易受到损坏。王健林、刘益谦、杨子等中国富豪也是热衷于收藏,将收藏品当做投资经营。
王健林对于收藏的态度便是:只要是有收藏潜力的,分期付款也要买。不但敢买,而且眼光独到。因为介入早,王健林很多画都拿得很便宜,他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。具体赚了多少,他自己的回答是:至少1000倍。这也成为他人生中最成功的投资。
刘益谦,这位拍卖行里的贵宾常客,则对佛教艺术颇为热爱,曾以3.48亿港元购得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,轰动一时。
在收藏界,杨子被誉为“天珠王”,从一眼天珠到二十八眼天珠、莲花天珠、宝瓶天珠、大鹏金翅鸟图腾天珠等,几乎所有种类的珍品系列都有收藏。20多年的时间,他收藏了3300多颗极品天珠。曾自曝自己有一串天珠收的时候差不多两百万,如今市场价值估计已经可以过亿了。
富豪们收藏投资的巨大成功,不仅仅是自身财力的支撑,更是目光独到的回报。
喜欢就买: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