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宫110万件宫藏珍宝入地
地面展出文物增3倍
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往北将兴建一处新的故宫库房。到2020年12月,故宫约110万件文物将按不同类别、不同等级,入藏各自适宜的恒温恒湿地库,其中包括当下约80万件“住”在地面古建的文物。腾出来的大殿、角楼将作为新区域开放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:“目前故宫每年展出文物约2万件,2020年随着展览面积扩大到85%以上,每年亮相文物数量将增长到8万件。”
新库房里,文物将住进“单元房”,每个单元都按照存放文物的200余个门类、等级,设定不同的温湿度。每件文物入住前,还将配定制囊匣。易损文物还将住进专门的密集陈列柜。“地库的抗震等级是按最高标准设计。同时地库也会考虑预留一些存放大型文物的空间。”地库工程负责人高庆磊介绍,“整个工程的难点在于,一期、二期库房要保障正常运转,三期库房施工只能在‘夹缝’中进行,因此施工设计必须万无一失。”新地库还将配建至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——文物医院地下连接通道。
希望看到更多的故宫珍宝!
两件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
4月19日,两件圆明园流散文物乾隆御笔“熙春洞”石匾额和嘉庆御笔“称松岩”诗刻石从位于北京东厂胡同的民盟中央翠园启程“回家”。据介绍,乾隆御笔“熙春洞”石匾额曾安放在圆明园泽兰堂翠交轩前的石室洞门上,而嘉庆御笔“称松岩”诗刻石曾安放在圆明园的如园。此次,双方经接洽协商后再度达成一致,并最终促成了两件流散石刻文物的回归。
希望更多的圆明园文物能够回家!